健康科普

《骨密度检查报告解读指南》

2025-01-22 09:40
2025-01-22 09:40 《骨密度检查报告解读指南》

骨密度检查是一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人体骨骼的密度和强度。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或其他骨骼疾病。骨密度检查通常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EXA)进行,通过测量骨骼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来评估骨密度。

二、骨密度检查的适应人群

1. 年龄大于65岁的女性和70岁的男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

2. 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的人群。

3. 长期服用影响钙吸收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4. 经历过骨折,尤其是脆性骨折(如髋部骨折)的患者。

5. 患有影响钙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6. 长期缺乏运动或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

三、骨密度检查的准备工作

1. 检查前无需特殊饮食限制。

2. 检查前避免穿着带有金属的衣物,如项链、耳环等。

3. 检查前需脱去外衣、腰带等,以便于检查。

4. 检查前需保持放松,避免紧张或焦虑。

5. 检查前需告知医生是否有过敏史或对某些药物有不良反应。

四、骨密度检查的过程

1. 受检者平躺在检查床上,将身体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2. 仪器发出X射线,通过受检者的身体。

3. X射线被骨骼吸收,剩余的X射线被探测器接收。

4. 计算机分析探测器接收到的X射线数据,计算出骨密度值。

5. 检查过程无疼痛感,大约需要5-10分钟。

五、骨密度检查报告解读

1. T值:表示受检者骨密度与同龄、同性别正常人的骨密度相比的差异程度。T值在-1以下表示骨质疏松,-1至-2.5之间表示骨量减少,-2.5以下表示骨质疏松症。

2. Z值:表示受检者骨密度与同龄人的差异程度。Z值在-2以下表示骨质疏松。

3. 骨密度值:通常以克/平方厘米(g/cm²)为单位表示,数值越高表示骨密度越好。

六、骨密度检查结果的意义

1. 评估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2. 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

3. 评估骨折的风险。

4. 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七、骨密度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1. 检查后无需特殊饮食或休息。

2. 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3.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4. 定期复查,监测骨密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