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 血常规](/uploads/images/1737509569752118786.jpg)
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传播。乙型肝炎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了解乙肝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乙肝病毒特性
乙型肝炎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具有高度的变异性。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42纳米。HBV的基因组为部分双链环状DNA,含有4个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病毒复制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抗原和抗体,这些指标在血常规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乙肝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 血液传播:输血、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2. 性传播:与HBV感染者发生性关系。
3.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HBV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或分娩时母婴传播。
乙肝临床表现
乙肝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
1. 急性乙肝:起病急,症状明显,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黄疸等。
2. 慢性乙肝:病程迁延,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可无症状,但病毒持续存在,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乙肝血常规检查
乙肝血常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1. 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0-10.0×10^9/L。乙肝患者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降低,部分患者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
2. 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3.5-5.5×10^12/L。乙肝患者红细胞计数可正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贫血。
3. 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乙肝患者血小板计数可正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
4. 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P、GGT等,可反映肝脏功能受损程度。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是诊断乙肝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示感染HBV。
2.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
3.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 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受到抑制,传染性降低。
5.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表示感染过HBV,病毒可能存在。
乙肝治疗原则
乙肝治疗原则主要包括:
1. 抗病毒治疗:使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
2. 抗纤维化治疗: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如安络血、丹参等)改善肝脏纤维化程度。
3. 支持治疗:补充维生素、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等。
乙肝预防措施
乙肝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 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2. 避免血液传播: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3. 避免性传播:保持性卫生,使用安全套等。
4. 母婴传播预防:孕妇感染HBV后,可进行母婴阻断治疗。
乙肝患者的生活调养
乙肝患者的生活调养包括:
1.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3. 限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5.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