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故事

珠海市人民医院病历

2025-01-21 10:04
2025-01-21 10:04 珠海市人民医院病历

珠海市人民医院病历记录显示,患者张先生,男,45岁,珠海本地居民。患者于2023年3月15日因突发胸痛症状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入院时,患者血压160/100mmHg,心率88次/分,体温36.5℃,呼吸18次/分。

二、入院诊断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入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具体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后,患者接受了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显示心肌缺血明显,冠状动脉存在狭窄。

三、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立即接受了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等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1. 抗血小板治疗:给予阿司匹林300mg嚼服,每日1次;氯吡格雷75mg口服,每日1次。

2. 抗凝治疗:给予肝素钠5000U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

3. 抗心肌缺血治疗: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根据症状调整滴速。

4. 抗感染治疗:给予头孢曲松钠2g静脉滴注,每日1次。

四、病情变化及护理

患者入院后,病情波动较大。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观察患者胸痛症状,如有加重,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 保持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心肌耗氧。

4. 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五、辅助检查结果

1. 心电图:V1-V6导联ST段抬高,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2. 心肌酶:CK-MB升高,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3. 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提示心功能不全。

六、治疗方案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方案进行了以下调整:

1.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剂量调整为100mg嚼服,每日1次;氯吡格雷剂量调整为75mg口服,每日1次。

2. 抗凝治疗:肝素钠剂量调整为5000U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

3. 抗心肌缺血治疗:硝酸甘油剂量调整为5-10滴/分静脉滴注。

4. 抗感染治疗:头孢曲松钠剂量调整为2g静脉滴注,每日2次。

七、出院情况

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于2023年3月25日出院。出院时,患者血压140/90mmHg,心率75次/分,呼吸16次/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八、出院后随访

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血压、心率、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等。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

本次病例中,患者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得到控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筛查和预防,提高AC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

十、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病例中,患者因胸痛症状入院,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最终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十一、预防措施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限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并进行积极治疗。

3.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4. 高危人群筛查:对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

十二、预后

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病情得到控制,预后良好。但需注意,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服药,定期复查,避免病情复发。

十三、护理体会

在本次病例中,护理人员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十四、经验教训

1. 早期诊断:对胸痛症状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以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

2. 及时治疗:一旦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立即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等治疗。

3. 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十五、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将不断提高,患者预后将得到改善。

十六、结语

本次病例展示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参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热门知识
数据库发生错误
Table 'content_1' is marked as crashed and should be repaired